国家发改委官方发布《全力推进西部大开发不断迈向深入》的文章指出,总的来看,西部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可望连续7年高于东部地区。随着近年来国家西部大开发不断推进,西部增速高于东部是常态。然而,去年石化行业的数据却出人意料。记者从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信息与市场部了解到,从主营业务收入这项指标上看,2013年西部增长了7.3%,而东部是9.5%。西部石化产业发展慢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此消彼长意味着什么?对此,记者进行了深入调研采访。
●2013年,西部主营业务收入增幅为7.3%,而东部是9.5%。
●2013年,西部的原材料产业发展加快,东部的亮点则是高技术产业。
现实: 西部增速低于东部
自2007年起,西部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6年超过东部地区。从国家发改委发布的这篇文章来看,2013年,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稳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和民生服务稳步改善,改革开放步入全面深化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同样,记者拿到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06年以来,除去2009年、2010年两个特殊年份的数据外,西部石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均高于东部,最高差达到7.8个百分点。但这样的态势在去年发生了变化。去年西部主营业务收入增幅为7.3%,而东部是9.5%。
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指企业在实现产品、非成品或工业性劳务作业销售后形成的收入,不仅能体现工业的生产规模,更充分反映工业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因此,在衡量工业发展水平的诸多方面中,主营业务收入是含金量十足的一项指标。
作为一项重大发展战略,2000年开始,西部大开发正式起步,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对西部来讲,有了这个目标,也就有了高速发展的要求,而且也有了与东部相比较的渊源。与东部相比,西部石化产业是落后的,底子薄;政策支持的效果是显著的,发展速度高于全国、高于东部成为新世纪以来的常态。
煤炭等资源的优势让西部石化产业在整体提速的环境里出尽了风头。在西部地区高速公路、铁路显著地加宽、变长的同时,一个个石化大项目纷纷落地。多数西部省份都将石化产业做为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如今,驾车行驶在现代化的高速公路上会看到两旁与沙漠植物作伴的石化装置,能够给人带来西部石化产业快速发展的直观感受。
政策支持加上资源优势,西部石化产业发展的土壤不可谓不丰厚。西部经济社会的发展被广泛看好,同时,前些年正是我国石化产业发展景气周期的涨势期,结果是,石化产业在西部的投资回报率比较高,社会融资和企业投资都看好石化产业。西部石化产业的发展更多地以能源为前提,更进一步说,是以资源为前提。近年来,国家能源建设稳步推进,石油化工、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提高了西部地区能源资源加工转化的比重,在新疆、甘肃、陕西地区建立了大型化工基地。
资源加工的初级产品项目是西部石化产业高速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最能显示出规模效益。石化产品的需求在之前的一段时期偏重于短缺,下游很多产品还出口得去,西部多数生产大宗初级的石化产品,有很好的销路。这是此类项目纷纷上马的市场原因。从西部大开发的初期到现在,西部石化产业一直具有这样的发展特征。2013年,西部的原材料产业发展加快,东部的亮点则是高技术产业。数据显示,东部地区纯苯产量占全国比重达到70%,子午胎占比超过82%,合成纤维单体超过92%,产品加快向中高端、精细化发展;而西部地区天然气产业、煤化工等发展迅速,西部地区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比重达82%,电石产量达88%,甲醇占比近50%。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生产大宗初级产品的这个当时某种程度上还算合理的发展方式在去年拖了西部石化产业发展的后腿。
●产品附加值不高。
●西部运输成本大。
原因: 初级产品拉后腿
在石化联合会信息与市场部副主任祝昉看来,2013年的数据显示,西部增长速度放缓,不如东部增长快,这是市场调节的结果,是可以理解的。
有专家在去年年初就预测,2013年会是中国石化行业不平凡的一年,对某些产业链或产品来说有可能是极度痛苦的一年。从现在来看,确实是很多大宗初级产品正在经受痛苦,大面积的产能过剩问题已经愈加严重。这也是西部的痛苦。西部原材料相对富有、密集,资本也相对密集,生产大宗初级同质化的产品是主流,产品附加值不高,靠的是规模效应可以实现高速发展。煤化工就是典型例子。从布局上来讲,西部地区发展煤化工有一定的优势,而且,诸如尿素、甲醇等大型煤化工项目建设门槛比较低、投资比较少,企业投入显示出较高的积极性。但一段时间的积累后,传统煤化工产业长期粗放式发展,矛盾显现出来,产能过剩严重、深加工产品少、整体技术和装备水平偏低、资源和能源能耗大、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压力大。
近几年,特别是2011年以来,从国家层面上看,产能过剩和产业结构调整是两个突出问题,从行业层面上看也是如此。2011年以来,从大环境上看,石化产品出口面临问题,不如之前那样保持着高速增长,通过国内需求来消化这些过剩的产能,需要有一段合理的时间,而且石化的下游需要差异化的产品。石化行业经历了或者说正在经历着一个从大宗的、初级的、附加值低的产品甭管生产多少都能销售出去,到现在大面积的产能过剩、产品销不出去的过程。
在石化联合会此前推出的化解产能过剩专题报告中,氯碱、电石、氮肥、纯碱、甲醇等行业是作为独立单元被加以重点分析,而这些行业在西部地区近年来发展较快。记者去年走访了西部地区一些大型企业,有些企业背负着越生产越亏损的压力,有些项目已经可以投产,但由于种种原因,开工亏损、不开工更亏损,处境艰难。
对西部来讲,还有一个发展的消极因素——运输。产品附加值本身就低,加上要从西部运输到东部,成本压力很大,从好挣钱演变成不好挣钱。
而东部之前就把初级产品的生产向西部转移,留下较为高端的差异化、有技术含量的产品,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产量不见得大,但附加值很高,国内对这类产品的基本需求还很多。在石化产业新一轮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东部的表现更轻微一些。
祝昉说,这样的现象会存在一段时间,毕竟要有消化期,这么多生产,还不断投资,出来的产品怎么卖?
●在产品创新上、产品升级上下大力气。
●注重向下游延伸,注重上下游一体化、基地化。
出路: 延伸产业做精深
与过去相比,我国石化产业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世界体系,扩大出口,而是外部环境调整变化倒逼加快产业结构、区域结构、投资结构调整以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这样的新机遇。在这样的趋势下,西部石化产业的出路在哪?
从政策层面上看,目前,国家已经把西部作为发展的巨大基地,出台了一系列新举措,今后还将进一步实施差别化的经济政策,包括重点设施向西部转移、领导产业向西部转移、支持优势能源矿产资源地就地转化等。2012年,国家先后出台了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等重要文件,制定了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在土地使用、资金支持等方面向西部倾斜,创造了新的机遇,也是西部能源化工产业面临的机遇。方向之一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西部要发挥自然优势,同时也要重视利用高科技和先进技术,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加快调整和自主创新,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尽快形成竞争优势。
祝昉认为,在产品创新上、产品升级上下大力气,这才是可持续的路。
一直以来,西部的企业把对资源的追求做为发展的主要支撑。其实,从2002年国际油价上涨以后,石化行业普遍深受影响,大家都愿意往上游去做,注重资源。宁夏一位氯碱企业负责人就告诉记者,有了资源,企业发展壮大才有可能。这样的发展观念在西部颇为流行。原料有稀缺性,但也是可以替代的,西部却习惯守着资源、加工初级产品。
反观国外,注重向下游发展、做深做精正是当前的趋势。有的国外大公司教大众用户如何使用产品,通过吸引终端市场的关注,带动了下游生产商的需求;有的从发展常规化学品升级到发展关于人类健康的生物化学品。巴斯夫公司就在我国的汽车生产重点地区都布局有生产基地,有专门的团队在汽车生产企业里办公服务。
西部同样应该借鉴东部的发展理念。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东部企业已经意识到在西部发展下游的重要性。上海华谊在东部的生产基地能够维持多年高负荷稳定运行,得益于一体化。这家企业同样生产甲醇,但注重向下游延伸,注重上下游一体化、基地化。而对于在西部的发展,上海华谊将努力延续东部的经验和发展的优势,做好上下游的连接,找到下游的用户,并和用户之间合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