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上周从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获悉,今年上半年,该省又有2个工业园区成为国家级示范基地。至此,陕西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总数已达9家,数量位居全国第八、西部第二。而据记者了解,在陕西众多园区的建设过程中,新材料产业成为规划重点并正在快速发展。“前不久,陕西首个化工新材料工业园区——西安泾河工业园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通过专家审核,上报陕西省政府。”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胡海峰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目前新材料已成为陕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头戏。该省计划重点发展高性能结构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和新型功能材料等五大领域。今年4月,陕西省政府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工业转型升级规划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将实施新材料产业推进、装备制造业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等十大重点工程。其中,新材料产业推进工程重点打造有色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3个千亿级现代材料产业集群;做优做强高端金属结构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特种金属功能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5类新材料产业;组建钛及钛合金材料、稀土及稀有金属材料、铝镁材料、硅基材料、碳基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6个产业联盟;建设西安经济开发区金属新材料、西安阎良航空材料、西安高新区电子信息新材料、宝鸡国家钛金属新材料、西咸渭商榆光伏材料、安康有色金属及新型建材、商洛钼钒及氟硅材料、铜川铝合金及新型建材、榆林镁铝合金及新型煤化工材料九大产业基地。
作为西安泾河工业园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的主要起草者,胡海峰介绍说,西安泾河工业园位于西安市东北方向的高陵县境内,规划面积31平方千米。该工业园将依托资源、科技、人才、区位等优势,打造化工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
目前,泾河工业园区累计引进项目400个,合同投资额720亿元,其中278家企业已落户。园区初步形成以长庆油田和宝石机械为代表的石油装备研发制造产业集群,以中化近代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集光电信息、精密控制、新型材料等于一体的兵器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在化工新材料产业中,中化近代环保化工(西安)有限公司以生产有机氟化物为主,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HFC-134a生产基地;陕西蓝晓科技有限公司拥有20个系列103个品种的高分子吸附材料系列产品。此外,高陵县政府已在泾河工业园区渭河附近建成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工业园区的污水、废水,并逐步设立基地环保中心,统一处理废水、废气、废渣。
据记者了解,该基地将重点发展有机氟、有机氯、有机硅新材料,高分子材料,汽车及航空航天产业配套新材料,新能源材料,建筑材料,光电材料和信息材料,以及医用材料等。“十二五”期间,基地将建设年产10万吨聚乙烯醇、10万吨聚酯、20万吨聚氨酯、4000吨高分子吸附材料、2万吨聚桂醇、5万吨聚乳酸、50吨碳纤维、1万吨氟聚物、2000吨超大分子聚乙烯、1.5万吨异丁烯基酰胺异庚酯、3万吨硅橡胶硅树脂、2万吨氟碳建筑外墙涂料等项目,投资总额90亿元,其中部分项目已经在建或建成。预计到2015年,该基地化工新材料产品销售收入将达100亿元,年均增长率在20%以上,到2020年有望突破200亿元。
在陕西,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产业的园区不仅仅是西安泾河工业园。2012年6月18日,陕西神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在陕西华县工业园启动建设七氟环戊烷项目;今年7月26日,由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管委会与陕西国能锂业有限公司联合清华大学组建的石墨烯—碳纳米管杂化材料工程中心落户泾河新城,计划投资50亿元建设年产4万吨高纯度碳酸锂项目,进一步延伸高纯度碳酸锂产业,形成以锂为核心,向冶金、橡胶、石油化工、玻璃陶瓷等工业领域延伸的产业链,打造中国锂谷。
“但是,陕西石油和化工行业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仍然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上游初级产品多,而高附加值的下游化工产品少,尤其是专用化学品和化学新材料发展缓慢。目前,陕西化工新材料在化工产值中的比重不到10%,专用化学品基础非常薄弱,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工程塑料等几乎还是空白,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差距较大。”胡海峰坦言,即使是目前已有的HFC-134a、多晶硅、聚酰亚胺、碳纤维等化工新材料项目,要么规模小,要么比较分散,还没有形成气候。
对此,胡海峰建议,陕西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必须科学规划、合理发展,从产业定位、产业链构成、公用工程、物流、通讯、环保等基础设施方面统一考虑。由于化工新材料产品关联度高,基地建设应实行准入制,对项目要严格筛选、科学论证、有取有舍,不能“捡到篮子里就是菜”,应保证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方向,形成企业集聚、互相关联的产业链。而化工企业也要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契机,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加强技术创新,不断开发碳纤维、聚丙烯改性材料等高附加值的化工新材料产品。同时,化工企业要避免重复建设和产品雷同,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增强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