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地热等非化石能源利用每提高1个百分比,相当于替代标煤375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9400万吨、二氧化硫约90万吨,氮氧化物约26万吨,对我国调整能源结构、节能减排、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中石化已成为国内最大常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企业。近年来,中石化把发展地热产业提升到战略层面来规划和推进,形成了多井集输、梯级换热、综合利用、尾水净化和采灌结合等地热资源开发应用技术体系,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地热供暖CDM方法学(修改),实现了地热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中石化地热开发区域扩展到14个省市,地热供暖面积超过4000万平方米,实现可替代标煤120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300万吨/年,成为国内地热开发利用规模最大的企业。
河北雄县被称为“无烟城”,城区基本实现了地热集中供热全覆盖。中石化经过6年的建设,在河北雄县实现地热供暖能力达385万平方米,并成功打造了技术可复制、经验可推广的“雄县模式”。目前已滚动发展至容城、博野、辛集、东光、故城等15个市(县)区,河北供暖面积达1200万平方米。
王子宗介绍,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中石化就地热的开发利用实现了资源勘查、产业布局、商业模式、技术体系等各方面的突破进展,计划“十三五”期间在全国再造20个无烟城。
在资源勘查方面,目前中石化培育形成了河北平原地区、陕西关中、山西盆地群、豫北和鲁西南四个规模性勘查主战场,为加快地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落实了“十三五”期间“20个雄县”目标资源靶区,初步形成了以“三北”地区供暖,东南沿海及长江经济带制冷为主的布局。
在产业布局方面,中石化形成了京津冀、关中、豫鲁、山西、东三省“五大区域发展阵地”,其中河北供暖面积达1200万平方米,关中地区供暖能力达620万平方米,山西地区供暖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豫鲁地区供暖面积达700万平方米,东三省地区的黑龙江林甸、辽宁盘锦等地实施了规模开发。
在核心技术方面,中石化在地热资源勘探、地热资源评价、地热钻井成井工艺、地热尾水回灌、地热资源梯级利用、信息化系统等六大领域形成了核心技术体系,有力地支撑了地热产业健康高效发展。
在商业模式方面,中石化积极延伸地热能产业链,正在由地热供暖向工业余热、余气、余压综合利用发展,由深层地热向深浅兼顾、江水源、地源热泵拓展,由一般城镇向中心城市突破,由供暖向发电、制冷、现代高效农业一体化延伸,“地热+”新能源实现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
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空间广阔。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能源规划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比例要达到15%,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发展地热产业不仅对于调整能源结构、节能减排、改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国家培育新兴产业、促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带动相关装备制造国产化和工程技术业务发展,以及对增加就业均具有明显的拉动效应,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促进地热产业发展,2016年11月17-18日,“2016·中国地热国际论坛暨第240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将在北京举办。本届论坛由国家地热能源开发利用研究及应用技术推广中心(简称“国家地热能中心”)发起,主题为“创新、合作、绿色、跨越”。论坛邀请了包括徐匡迪、汪集旸、多吉等30多位两院院士和地热界专家学者参会,共同探讨解决地热能源开发利用领域内的前瞻性、突破性技术和实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