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隆众石化通向《中国经营报》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山东已有13家地炼企业获批进口原油使用权,其中,有9家已正式开始享受这一政策红利。隆众石化通原油分析师李彦介绍,如今非洲、俄罗斯、中东和南美洲是山东地炼企业进口原油的四大来源地。
政策落地
隆众石化通公布的数据介绍,截至7月16日,山东获批进口原油使用权的企业共有13家,包括东明石化年使用配额750万吨;利津石化年使用配额350万吨;垦利石化年使用配额252万吨;亚通石化年使用配额276万吨;潍坊弘润年使用配额530万吨;汇丰石化年使用配额416万吨;天弘化学年使用配额440万吨;京博石化年使用配额331万吨;鲁清石化年使用配额258万吨;齐润化工年使用配额220万吨;海右石化年使用配额320万吨;无棣鑫岳燃化年使用配额240万吨。其中,恒源石化在7月7日刚刚获批使用进口原油权,年使用配额350万吨。
“上述企业中的前9家,已正式开始享受这一政策红利。”7月16日,李彦向记者表示,约占获批企业数量的70%。
他介绍,山东地炼企业除获批时间相对较晚的海右石化等外,前期获批的多家山东地炼已开始自行或通过代理进口原油。他提供的数据描述,截至目前,山东地炼每月使用的进口原油占比,已超过总进口量的10%,为10%~12%。而上述9家山东地炼每月的进口原油配额平均约为400万吨,目前使用率已至少超过87%。在他看来,上述地炼企业各家的配额都没有出现明显的浪费。
锐财经网分析师刘江远此前曾分析称,进口原油使用权放开是形势所趋。他坦言,但申请条件要求苛刻,终使其油品质量将提高,同时地炼企业格局亦被优化。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则介绍,对民营企业开放进口原油使用权是对产业链上游的放开,长期而言,有助于国家层面的石油改革,并提升行业效率。
四大来源
2015年5月,国务院批转国家发改委《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其中对提出的39项年度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中,明确要求研究提出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在全产业链各环节放宽准入。当年12月13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描述,“十三五”时期,国家在电力、油气等领域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示范,电力、石油等竞争性环节将真正放开。
刘江远认为,其中9家山东地炼企业已经享用进口原油使用权,中石油等“三桶油”进口原油使用垄断地位得以实质上被打破。
李彦则认为,相比“三桶油”,非洲、俄罗斯、中东和南美洲已成为山东地炼企业进口原油的四大来源地,而东南亚属于补充地区。记者注意到,其中,仅俄罗斯就占总量1/4的份额。
隆众石化通提供的资料介绍,山东地炼在油种方面,仍是以中质和重质原油为主,但相对于硫含量,其对酸值的要求更为苛刻。不同油种具有不同的优势,如阿曼原油,石脑油收率高,柴油馏分性能较好;科威特原油出的减压渣油是优质的沥青原料,也可作为焦化原料;刚果的杰诺原油,石脑油和渣油收率适中,减压渣油可作为催化掺渣原料,是加工的热门油种之一;哥伦比亚的卡斯蒂利亚,是重质深贴水原油,加工性价比不错;俄罗斯的ESPO原油,中质低酸,减压渣油性质好,当前国内进口量很大。
李彦认为,山东地炼获批进口原油使用权的企业不断增加,山东地区在进口原油总量中的占比也将不断提升。他称,中化工集团目前使用的进口原油有67种,而山东地炼企业使用油种的丰富程度远达不到该水平。
“未来进口原油常态化,进口渠道多元化,以及原油品种多样化或将是山东地炼新的发展方向。”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