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化肥增值税复征政策出台后,化肥界就没有停止过争议。今年5月13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境外资源开发,推动化工重点领域境外投资。充分发挥国内技术和产能优势,在市场需求大、资源条件好的发展中国家,加强资源开发和产业投资,建设石化、化肥、农药、轮胎、煤化工等生产线。以满足当地市场需求为重点,开展化工下游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建设绿色生产基地,带动国内成套设备出口。”这无疑是对于我国化肥行业的重大利好。一方面受电价上涨,火车运费上调,增值税恢复征收,人力成本增加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国化肥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压力逐年增大,另一方面如尿素、二铵等的化肥产品产能过剩,产品供大于求,我国技术与设备走出去,加大直接投资,这必定会影响对外出口,会加速过剩产能的淘汰步伐,使得国内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同时还可减轻环保压力。
在今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也指出“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是一举多得、三方共赢之道,得到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响应,我们愿在其中发挥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也就是说,我们愿意多从发达国家购买先进的技术和高端的装备,我们愿意把它和中国的中端装备组合起来,以性价比好的优势适应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并且提供合理的融资支持。”其实这样的思路中国化肥人一直在做,在钾肥领域,我国化肥人海外找钾就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比如在老挝四川开元就利用我国成熟的钾盐开采技术以及针对当地实际情况开发新技术,成功生产出了质量可靠的钾肥产品,并已打开了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市场,与此同时今年1-7月老挝向国内已输送了14.7万吨氯化钾,开始反哺国内市场。像这样的钾肥项目,我国企业在境外还有一些,目前境外已有20多个钾盐投资项目,主要分布在老挝、加拿大、哈萨克斯坦、刚果(布)、埃塞尔比亚、俄罗斯(乌拉尔)、泰国、阿根廷伊朗、美国等,其中在老挝就有9-10个项目,有4个项目已经投产,投资方分别是开元、中水电、云天化、中农等;加拿大有7个项目,投资方分别为中川矿业、兖州煤业、中海油等;刚果布有3家;哈萨克斯坦有1个项目。可以说我国钾肥行业已经走出了国门,在国际产能合作上取得了领先。
与钾肥相比,我国氮肥、磷肥、复合肥产业规模更大,资金实力更雄厚,上下游配套设备也更加成熟,因此在国际产能合作方面理应有更大的潜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化肥人都会意识到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产能合作的巨大潜力,我国的化肥企业必定可以“走出去”,在世界市场上占据更大的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