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京津冀协同发展明确“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骨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8-24  浏览次数:1200
核心提示: 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新华网北京8月23日电 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新华网北京8月23日电 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推动会议,就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安排部署。就此,记者采访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

  【问题1】请问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天津、河北调研,强调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深刻阐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推进思路和重点任务。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个大思路、大战略,要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李克强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明确提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一环,对于优化生产力布局、提升发展质量效益意义重大,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围绕科学定位抓紧规划编制,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移接续、区域环境治理和民生改善等重点任务,把这项战略工程抓实抓好。

  京津冀地区同属京畿重地,濒临渤海,背靠太岳,携揽“三北”,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也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京津冀地区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北京集聚过多的非首都功能,“大城市病”问题突出,人口过度膨胀,交通日益拥堵,大气污染严重,房价持续高涨,社会管理难度大,引发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同时,京津冀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地下水严重超采,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已成为我国东部地区人与自然关系最为紧张、资源环境超载矛盾最为严重、生态联防联治要求最为迫切的区域,加之区域功能布局不够合理,城镇体系结构失衡,京津两极过于“肥胖”,周边中小城市过于“瘦弱”,区域发展差距悬殊,特别是河北与京津两市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公共服务水平落差明显。上述问题,迫切需要国家层面加强统筹,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三省市整体协同发展。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应对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矛盾日益突出等挑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增长新动力和新的增长极、优化区域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意义十分重大。有利于破解首都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大城市病”的路子;有利于完善城市群形态,优化生产力布局和空间结构,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有利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对接“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增强对环渤海地区和北方腹地的辐射带动能力,为全国转型发展和全方位对外开放作出更大贡献。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也是探索改革路径、构建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的需要。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是个“老大难”问题,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与要素流动面临显性和隐形壁垒、区域发展的统筹机制欠缺等密切相关。京津冀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矛盾最为突出、最为复杂,关注度最高,解决难度最大。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打破行政壁垒,构建开放的区域统一市场,建立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新体制,为推动全国区域协同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问题2】《规划纲要》已经印发实施,请简要介绍一下编制过程和主要内容。

  答:《规划纲要》是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基本遵循。研究编制《规划纲要》的过程,实际上是逐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的过程,也是深入调研、反复论证、集中各方面智慧的过程。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26重要讲话和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2014年以来,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总体部署,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党中央、国务院30多个部门、三省市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多次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科学论证京津冀区域功能定位,在充分听取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就功能定位达成广泛共识;组织专门班子,集中开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经反复研究和修改完善,并先后7轮征求各方面意见,形成了《规划纲要》稿。在此过程中,专家咨询委员会充分发挥咨询论证作用,为明确功能定位、编制《规划纲要》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撑;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三省市主动作为、密切配合,为《规划纲要》编制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研究《规划纲要》并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思路和方法。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规划纲要》。张高丽副总理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组织修改完善《规划纲要》稿。

  《规划纲要》起草紧紧围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要求,重点把握四条原则:一是坚持协同发展。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布局调整,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二是坚持重点突破。把水、土地、生态等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刚性约束,抓住符合目标导向、现实急需、具备条件的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先行启动。三是坚持改革创新。推动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打破条块分割、消除隐形壁垒,破解制约协同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为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四是坚持有序推进。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分阶段设定规划目标、主要内容和实施路径,不搞齐步走、平面推进,既注重解决当前紧迫问题,又注重统筹长远发展。

  《规划纲要》从战略意义、总体要求、定位布局、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统筹协同发展相关任务、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开展试点示范、加强组织实施等方面描绘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的基本遵循,是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强大合力的行动指南。

  【问题3】请问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答: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重点突破,坚持改革创新,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立足合作共赢理念,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资源要素空间统筹规划利用为主线、以构建长效体制机制为抓手,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着力推进产业升级转移,着力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着力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带。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要遵循5条基本原则。一是改革引领,创新驱动。加大改革力度,消除隐形壁垒,破解影响协同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快建立有利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强化创新驱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二是优势互补,一体发展。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调整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加快推动错位发展与融合发展,创新合作模式与利益分享机制,在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进程中实现区域良性互动,促进三省市协同发展、协调发展、共同发展。三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加快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序推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促进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发挥统筹协调、规划引导和政策保障作用。四是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从京津冀区域发展全局谋划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加强战略设计,推进布局调整。明确实现总体目标和重大任务的时间表、路线图,研究制定科学管用的实施方案,分阶段、有步骤地加以推进。五是统筹推进,试点示范。立足现实基础和长远需要,把握好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协同发展的步骤、节奏和力度,不搞齐步走、平面推进,对已达成共识、易于操作的领域率先突破,选择有条件的区域率先开展试点示范,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功能定位是科学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本遵循。经反复研究论证,京津冀区域整体定位和三省市功能定位各4句话,体现了区域整体和三省市各自特色,符合协同发展、促进融合、增强合力的要求。京津冀整体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三省市定位分别为,北京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区域整体定位体现了三省市“一盘棋”的思想,突出了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相辅相成;三省市定位服从和服务于区域整体定位,增强整体性,符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需要。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是:近期到2017年,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进展,在符合协同发展目标且现实急需、具备条件、取得共识的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试点示范有序推进,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中期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北京“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缓解;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产业联动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积极成效,协同发展机制有效运转,区域内发展差距趋于缩小,初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互利共赢新局面。远期到2030年,首都核心功能更加优化,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区域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公共服务水平趋于均衡,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区域,在引领和支撑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问题4】请问京津冀协同发展在空间上如何布局?

  答:空间布局是京津冀功能定位在空间上的具体体现,也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经反复研究论证,确定了“功能互补、区域联动、轴向集聚、节点支撑”的布局思路,明确了以“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为骨架,推动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构建以重要城市为支点,以战略性功能区平台为载体,以交通干线、生态廊道为纽带的网络型空间格局。

  “一核”即指北京。把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要任务。“双城”是指北京、天津,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引擎,要进一步强化京津联动,全方位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加快实现同城化发展,共同发挥高端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三轴”指的是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个产业发展带和城镇聚集轴,这是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体框架。“四区”分别是中部核心功能区、东部滨海发展区、南部功能拓展区和西北部生态涵养区,每个功能区都有明确的空间范围和发展重点。“多节点”包括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张家口、承德、廊坊、秦皇岛、沧州、邢台、衡水等节点城市,重点是提高其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有序推动产业和人口聚集。同时,立足于三省市比较优势和现有基础,加快形成定位清晰、分工合理、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现代城镇体系,走出一条绿色低碳智能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问题5】为什么说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点和原则有哪些?

  答: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对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先导作用。当前,北京人口过度膨胀,雾霾天气频现,交通日益拥堵,房价持续高涨,资源环境承载力严重不足,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北京集聚了过多的非首都功能。要清醒认识到,北京作为世界为数不多的超大型城市,再按照老路走下去必然是“山穷水尽”。习近平总书记对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明确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和主要矛盾,降低北京人口密度,实现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目标要明确,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思路要明确,坚持改革先行,有序配套推出改革举措。方法要明确,放眼长远、从长计议,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首要的、也是最核心的任务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从疏解对象讲,重点是疏解一般性产业特别是高消耗产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专业市场等部分第三产业,部分教育、医疗、培训机构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和企业总部等四类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原则是: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既充分发挥政府规划、政策的引导作用,又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坚持集中疏解与分散疏解相结合,考虑疏解功能的不同性质和特点,灵活采取集中疏解或分散疏解方式;坚持严控增量与疏解存量相结合,既把住增量关,明确总量控制目标,也积极推进存量调整,引导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功能向周边地区疏解;坚持统筹谋划与分类施策相结合,结合北京城六区不同发展重点要求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统筹谋划,建立健全倒逼机制和激励机制,有序推出改革举措和配套政策,因企施策、因单位施策。

  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放眼长远、从长计议,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目前,有关方面正在制定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控增量、疏存量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按照“有共识、看得准、能见效”的原则,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积极稳妥有序推进。

  【问题6】请问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重点要推进哪些工作?

  答: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任务繁重,难度很大。既要有明确的长远目标,又要从现实出发,分步稳妥推进。2014年6月18日,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第1次会议提出,对看准的事情要先做起来,对符合目标导向、现实急需、具备条件的领域要先行启动,对一些带动性、互补性、融合性强的重大项目要抓紧实施,争取早起作用、早见实效,并要求在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个重点领域集中力量推进,力争率先取得突破。

  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的工作重点和任务是:在交通一体化方面,按照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和一体化服务的要求,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交通网络,提升交通运输组织和服务现代化水平,建立统一开放的区域运输市场格局。重点是建设高效密集轨道交通网,完善便捷通畅公路交通网,打通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全面消除跨区域国省干线“瓶颈路段”,加快构建现代化的津冀港口群,打造国际一流的航空枢纽,加快北京新机场建设,大力发展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提升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提升区域一体化运输服务水平,发展安全绿色可持续交通。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按照“统一规划、严格标准、联合管理、改革创新、协同互助”的原则,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扩大区域生态空间。重点是联防联控环境污染,建立一体化的环境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实施清洁水行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谋划建设一批环首都国家公园和森林公园,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在推动产业升级转移方面,从全国生产力整体布局出发,明确三省市产业发展定位,理顺产业发展链条,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立足区域、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优势产业集聚区。重点是明确产业定位和方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转移对接,加强三省市产业发展规划衔接,制定京津冀产业指导目录,加快津冀承接平台建设,加强京津冀产业协作等。

  【问题7】京津冀三省市之间社会事业发展差距大,社会各界对此高度关注,请问下一步如何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的短板?

  答: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目前,河北省在社会发展、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层次上差异明显,有些方面甚至呈现“断崖式”的差距。对此,中央高度重视,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推动提升河北公共服务能力。但受发展水平和政府财力不足的制约,短期内还难以有效消除,需要持续加大对河北省的支持力度、不断缩小差距。

  为此,必须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引入市场机制,促进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合力推进教育医疗、社会保险、公共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逐步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总的目标是,到2017年,实现京津冀公共服务规划和政策统筹衔接,在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开展改革试点,逐步推广。到2020年,河北与京津的公共服务差距明显缩小,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体制机制初步形成。重点是建立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统筹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医疗卫生联动协作,推动社会保险顺畅衔接,提升公共文化体育水平。

  目前,京津冀三省市已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比如,京津冀三省市均出台了本地养老保险跨区域转移接续办法实施细则,发行了符合全国统一标准的社会保障卡,为实现区域内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奠定了基础;目前三省市基本实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名称、政策标准、经办服务、信息系统“四统一”;北京市与河北省就燕达国际医院合作项目签署协议,以合作办医和专科扶植的方式,由北京朝阳医院对河北燕达国际医院医疗管理和学科建设进行整体支持,共同探索解决医师异地执业、医保结算等难题;河北省6所交通职业学校纳入北京交通职教集团,破除了京津冀交通人才培养的地域限制,成立了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三省市共同推进旅游“一本书、一张图、一张网”合作项目,成功举办京津冀旅游投融资项目推介会,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步,领导小组办公室还将加强统筹协调,积极推动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跨区域转移接续、推动京津两地高校到河北办分校、支持开展合作办医试点等政策,力争在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管理等公共服务领域一体化上不断取得明显进展,让广大群众切实得到实惠,感受到好处。

  【问题8】在强化创新驱动方面,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哪些考虑,提出了什么举措?

  答:京津冀协同发展从根本上讲要靠创新驱动,这既包括科技创新,也包括体制、机制、政策和市场等方面的创新。京津冀地区人才资源密集、创新要素富集,是全国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但也存在区域内创新分工格局尚未形成、创新资源共享不足、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融合不充分、区域创新合作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

  推动京津冀创新驱动发展,要以促进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开放共享、高效利用为主线,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推动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立健全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弥合发展差距、贯通产业链条、重组区域资源,共同打造引领全国、辐射周边的创新发展战略高地。在推进举措上,一要强化协同创新支撑。加快北京中关村和天津滨海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做好北京原始创新、天津研发转化、河北推广应用的衔接,构建分工合理的创新发展格局;在大气污染治理、绿色交通、清洁能源等区域共同关注的问题上,联合攻关,协同突破。二要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体制、机制、政策、市场、科技等多位一体的创新体系,共同培育壮大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完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促进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三要整合区域创新资源。集聚高端创新要素,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和成果开放共享,加强科技人才培养与交流,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努力,力争到2017年,京津冀科技创新中心地位进一步强化,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率明显提升。到2020年,科技投入明显增加,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有明显提高;区域科技功能分工明确,产业链与创新链高效衔接,创新要素有效流动与共享,创新驱动发展局面初步形成。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决策部署,目前,中央有关部门已编制完成关于京津冀创新驱动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促进京津冀创新驱动发展做出工作部署。同时,还在抓紧制定相关工作实施方案,确定具体工作任务、时间节点和责任分工要求,落实到具体产业、创新平台和示范园区中,将创新驱动发展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问题9】请问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加大改革力度方面有哪些考虑,下一步有什么安排?

  答:体制机制改革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制度保障。当前,京津冀统一要素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市场壁垒仍然存在,协同发展还存在诸多体制机制障碍。必须消除隐形壁垒、破解制约协同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把国家层面的重大举措与京津冀地区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改革措施,下决心破除限制资本、技术、产权、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尽快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区域一体化发展制度体系,打造区域体制机制高地。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快改革步伐。一是推动要素市场一体化改革,包括推进金融市场一体化、土地要素市场一体化、技术和信息市场一体化等;二是构建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包括建立行政管理协同机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机制、生态环境保护联动机制、产业协同发展机制、科技创新协同机制等;三是加快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包括建立区域内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和劳务协作会商机制,落实养老保险跨区域转移政策,统筹三省市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

  按照领导小组安排部署,目前有关方面正在研究制定京津冀协同发展体制改革的相关意见,一些重大改革方案和措施已相继出台。下一步,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督促协调有关部门和京津冀三省市持续加大改革力度,按照“成熟一项、推出一项”的原则,抓紧出台重大改革措施实施方案,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改革措施,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区域一体化发展制度体系。

  【问题10】示范带动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尤为重要,请问下一步如何推动试点示范工作?

  答:开展试点示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效举措。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的主体多元、领域广阔、层次复杂,因此,要从实际出发,选择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积极推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创新驱动、公共服务、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对外开放等领域先行先试,通过试点示范带动其他地区发展。

  推动试点示范工作的方向和重点是:一是着力打造若干先行先试平台。开展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合作区改革试点,推进北京与河北共建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等。二是推进重点领域率先试点。在交通领域,积极推进京津冀重点城市公交“一卡通”互联互通、汽车电子标识、货物多式联运和公路甩挂运输等试点工作;在生态环保领域,开展环首都国家公园试点,探索开展跨区域排污权交易、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工作;在产业领域,鼓励京津冀国家级开发区共建跨区域合作园区或合作联盟,鼓励和推动中关村在天津和河北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三是统筹推动其他领域改革试点。选择部分市县先行开展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同城化试点;开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民营经济综合改革试点,稳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等。同时,通过在土地、财税金融、对外开放等方面开展试点示范工作,推动区域整体协同发展,让老百姓看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进展新变化。

  目前,有关部门已经在京津冀率先开展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试点。领导小组办公室正会同中央有关部门和京津冀三省市抓紧研究试点示范的具体方案,逐项做好推进落实工作。

  【问题11】习近平总书记去年2·26重要讲话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取得了哪些新进展?

  答: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一年多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领导小组加强统筹,领导小组办公室、专家咨询委员会、三省市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一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序推进。北京市已制定并严格落实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4年版),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不予办理的涉及禁限目录的工商登记业务累计达6900件,目前已对照《规划纲要》对禁限目录进行了修订,即将发布实施2015年版禁限目录;北京市中心城区内已有36个商品交易市场外迁,大红门地区8家批发市场签约入驻河北永清服装城,600多家商户迁入河北白沟服装城;2015年确定淘汰的300家污染企业已退出185家。同时,聚焦通州,加快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规划建设,规划选址、方案制定等前期工作抓紧推进。与河北、天津的项目对接也有序展开,凌云化工、首农集团等一批央企和北京市属企业已整体或部分搬迁至河北;天津市发挥自贸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势,正积极打造一批承接平台。

  二是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取得积极进展。按照要求,去年7月以来,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方面研究制定了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工作方案并已印发实施。2014年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方案确定的61项重大项目、重点工作都按进度完成了预定的目标任务。2015年确定的113项重点任务正在全力推进。交通方面,北京新机场加快建设,石家庄机场纳入首都机场集团统一管理;京津城际延长线和津保铁路将于今年10月底前完成联调联试;张唐铁路年内建成,京张铁路、丰台站改造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年内开工建设;首都地区环线高速、京秦高速、京台高速等一批“断头路”、“瓶颈路”段正在打通或扩容。生态环保方面,支持张承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指导意见印发实施,三省市制定了2015-2017年植树造林实施方案,已将山东、河南毗邻河北部分区域纳入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范围,区域联防联控污染机制已经建立,今年1-6月,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2%。产业方面,北汽集团黄骅整车项目建成投产,北京现代汽车第四工厂25万辆整车项目于今年4月在沧州动建,曹妃甸千万吨炼油项目已核准;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张承生态功能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等重点合作平台加快建设。

  三是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加快推进。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已于2014年底正式挂牌运营,注册资本100亿元,通过投资一体化促进区域轨道交通网络一体化,已启动京唐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医疗保险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服务障碍加快突破,河北燕达医院已纳入北京市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北京市正进一步推进燕达医院与天坛医院、安贞医院合作。北京海关、天津海关率先启动京津冀海关通关一体化,并扩大至石家庄海关,新的流程启动以来,通关时间平均缩短41天。北京市启动编制《中关村服务京津冀创新合作行动计划(2015-2017)》,积极推动自主创新相关试点政策率先向津冀有条件的园区溢出,努力打造区域创新发展新高地。产业转移对接企业税收收入分享办法经国务院批准后由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印发实施,推动迁出地与迁入地区之间建立财政利益共享机制,促进区域间产业合理流动和布局。协调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已于8月1日取消京津冀手机漫游费和长途费。积极推进三省市汽车电子标识试点,采取智能化手段提高交通便利性。

  四是京津冀发展整体性增强。北京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重点,着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正在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2014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达两成;今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2.1%,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1%,服务业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78.5%。天津市以创新引领转型发展,密切与京冀合作,2014年吸引京冀企业在津投资1128亿元,占天津全市利用内资的40%,北京、河北货物占天津口岸出口总额的35.8%;今年上半年,吸引京冀企业在津投资774亿元,占天津全市利用内资的44%,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河北省以化解优势富余产能、推进结构调整为重点,强化创新驱动,培育形成新的增长点,2014年完成压减炼钢产能1177万吨、水泥产能2863万吨、平板玻璃产能2533万吨,超额完成年度压减产能任务;今年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增长11.5%,从京津引进项目2697个、资金1474亿元,分别占全省的49%和46.3%。总的看,三省市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正在逐步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密切配合,共同朝着协同发展的目标推进。

  【问题12】下一步,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如何抓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

  答: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已经有了好的开头,已进入抓紧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阶段。7月24日,张高丽副总理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推动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学习李克强总理重要指示批示要求,总结前一段的工作,围绕全面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按照会议部署,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以推进实施《规划纲要》为工作主线,统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制定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分工方案,深化细化分解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明确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人。推动京津冀三省市抓紧出台各自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实施方案和支持政策,协调加快编制土地利用、城乡、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专项规划,搞好地方规划及各专项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以《规划纲要》为基本遵循,抓紧编制京津冀三省市“十三五”时期统一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切实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增强京津冀整体性。

  二是突出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一核心,在牵住“牛鼻子”上下更大功夫。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加强各方面统筹协调,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抓紧出台实施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控增量、疏存量等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先行启动一批疏解示范项目,深入开展相关重大问题研究,稳妥推进相关工作。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北京市行政副中心,抓紧研究推进市行政副中心规划选址、方案制定等前期工作,加快市行政副中心建设。对重点地区要统一规划,强化土地供应管控,严格城镇开发边界,防止在北京周边地区盲目搞房地产和炒作房价。

  三是持续推进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力争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抓紧推动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任务,当前和长远结合,科学论证选准选好项目,按照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制定有效投资滚动计划,充分发挥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协同发展的重要作用。按照每月了解报告工作进度,每两个月调度工作进展的机制,加大调度衔接和检查督导力度,加强和有关方面的沟通衔接,全力抓好推进落实工作。

  四是强化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试点示范三个关键支撑,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积极协调有关方面加大创新驱动、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重点领域的改革力度,以点带面、先易后难,进一步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和领域率先开展试点示范,按照“成熟一项、推出一项”的原则,研究制定每项改革措施的具体操作方案并加快组织实施,务求每项举措都能落到实处。

  五是进一步完善协同发展工作机制,确保各项任务按时高效完成。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推动实施重大规划、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协调解决跨地区、跨部门重大事项,健全完善督促检查机制;推动三省市深化合作联动,中央有关部门立足自身职能,积极落实相关工作,充分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咨询论证作用。建立健全宣传工作机制,及时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政策,积极宣传有关部门和地方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工作进展和成效,把中央战略意图宣传好,让京津冀协同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让人民群众及时了解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推进实施情况并积极参与和监督有关工作进展情况。同时,深入开展修法立法、优化行政区划和协同管理机制重大问题研究等工作。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既要落实好顶层设计,又要发挥基层的首创精神和群众的能动性。领导小组办公室、三省市和有关部门将坚持“三严三实”,敢于担当,攻坚克难,推动政策措施落地生根,把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水平。建立健全工作督办机制,主动沟通协调,及时解决问题。加强重大问题调研,充分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提高政策措施的科学性针对性,确保京津冀协同发展今年实现良好开局。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