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已经发生7天了,救援救治、善后处置工作仍在紧张推进。人们关心的问题许多,仍待进一步解答。大家在关心伤员的救治和遇难者的善后处置,也在关心危险品的查找、处理。专业防化人员在现场都看到了什么?他们又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北京消防总队的生化侦检队伍,配备了先进的检测设备,负责探测爆炸区域内的有毒有害气体。北京公安消防总队参谋吕峥介绍:“这个是我们北京总队核生化侦检车,这个车功能就是能进入现场边缘地带,能测定有毒有害的范围。”那它都能检测到什么物质呢?吕峥说:“检测到化学有害物或者生物的一些比如说病毒、病菌这些都可以。”
爆炸发生后,事故区域的空气就处于严密的监测中,每天都会有多支小分队对空气进行监测。而8月16日上午,这些侦检队员们的任务是对爆炸核心区域的空气进行采样。为了保证安全,进入核心区域前,所有队员、包括记者在内都必须穿着防护服、佩戴空气呼吸器。由于空气呼吸器的供氧时间只有半个小时,侦检队员们必须迅速完成计划区域的检测工作。
做好防护工作后,记者跟随侦检队员,来到了距离爆炸核心区500米的集结地。由于前方已经没有道路,所有人员必须在这里下车。而就在此时,车载监测系统和手持监测仪同时发出了警报声,提示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已经超过了仪器能够测量的最高值。
侦检队伍继续徒步向爆炸核心区方向前进。沿途记者看到,在爆炸核心区的外围,为了防止降雨后污水外溢,已经垒起了一道一米多高的防护堤。前进过程中,侦检队员手持的报警器依然在提示有害气体爆表。
北京公安消防总队副参谋长李兴华介绍:“今天上午这趟去采集的结果,侦测的结果跟昨天几乎一样,还是氰化钠和神经性毒气这两种有毒的气体。这两项指标都达到最高值。”
此前已经确定事故现场存放了大量氰化钠,而这次空气检测中也检测出了这种物质,那么氰化钠的毒性到底有多大?接触人体后,会有怎样的危害?记者来到了北京化工大学国家新危险化学品评估及事故鉴定实验室。
北京化工大学国家新危险化学品评估及事故鉴定实验室博士门宝说:“氰化钠固体毒性非常大,只要碰到皮肤破伤处或者吸入或者误食大概有几十毫克可以致死。”
门博士介绍,氰化钠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的剧毒物质。由于毒性很大,不方便用来试验,但可以用化学性质与之相似的无毒物质碳酸氢钠来演示它的一些特性。门博士将碳酸氢钠放入蒸馏水中,可以看到它能够很快溶解,并且没有气体产生,而与酸性液体接触后则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门博士告诉记者,氰化钠遇到酸性物质会产生大量剧毒的氢氰酸,但在碱性环境下比较稳定。现场如果有散落的量比较大的氰化钠应进行清理或者掩埋,对于空气中漂浮的和地面散落的氰化钠颗粒,可以通过喷洒低浓度的碱性双氧水来消除毒性。目前,事故现场已经开始了这项工作。如果处理及时,即便降雨,也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在对爆炸核心区的空气进行监测时,除了氰化钠,还发现了一种物质就是神经性毒气,门博士介绍,爆炸区域的多种危化品都可能产生这类物质。他说:“这些物质遇水或者遇碱能产生气体然后产生神经性毒气,比如氰化钠还有一些硫化碱,另外一些物质在高温爆炸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性气体,比如二甲基二硫。神经性毒气一旦人吸入,可以与神经细胞作用,使酶失活,另外可以导致呼吸系统心脏等骤停进而导致人死亡。”
门博士建议,如果神经性毒气密度较高,应尽快撤离,如果超标不严重,也应做好防护措施,避免与人体接触。事实上,本次爆炸现场的危险远不止这些。现场危化品的种类和数量,超乎想象。
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长牛跃光表示:“40多种危化品,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有硝铵、硝酸钾这些硝类的应该是炸药类的,这个量是非常大的,像硝酸铵目前我们了解到可能在800吨左右,还有硝酸钾500吨,加上氰化钠这类物品,要超过2000吨。”
牛跃光告诉记者,由于瑞海公司办公楼已经被毁,货物记录不清,所以爆炸现场具体的危化品数量有待最终确认,但现在能够确认的危化品数量在3000吨左右。
瑞海公司仓库示意图显示,凡是能够堆放物品的地方,全部放满了危化品。牛跃光说:“我干消防40多年了,像此类的危险品仓库,这还是历经最复杂的一次灾害事故。”
由于情况复杂,危化品的生产厂家,氰化钠所属的河北诚信有限责任公司相关人员也赶到现场,参与处置。河北诚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智群申介绍,现场核实有700来吨氰化钠:“当地按照应急指挥中心,他们在当地有运输车辆,帮助我们把东西运回去。”
核心区包装完好的氰化钠将运回企业,而爆炸发生时,还有氰化钠颗粒散落到外围。在今天上午的发布会中,天津市副市长何树山介绍说,对外围氰化钠的清理搜寻分成了三个区域,分别为离核心爆炸点一公里半径范围、两公里半径范围、三公里半径范围:“我们从13号开始这几天已经把一公里半径搜寻完了,两公里半径搜寻完了,今天傍晚可以把三公里半径搜集完。”
除了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中产生的污水也牵动着很多人的心。根据指挥部命令,北京卫戍区某防化团派出专业人员第一次进入到这次爆炸的爆点,采集核心爆点的水样、土样。
为了取得水样,取样员只能趴在地上进行工作。2名取样员分别在不同地点采集水和土的样品各3份,整个作业时间持续了大概半个小时。在核心爆点,记者看到,不明成分的白色泡沫状物体漂浮在水面上,周边土壤已经发黑。取样后,相关部门将进行检测。爆炸点样品的检测结果还需要等待,而事实上,此前,爆炸区域下水管道的水体已被检出COD(化学需氧量)、氰化物超标,那么这些污水会如何处理呢?记者来到负责收集、处理爆炸事故区域。
目前,污水处理厂的工人们正在检修设备,并且要把爆炸发生前存储的污水排空,以腾出空间容纳事故产生的污水。事实上,由于氰化物和COD超标,事故区污水在进入污水厂前,还要经过两道预处理。
据环保专家介绍,事故中的污水,首先经过破氰的预处理,进入污水处理临时泵站,然后到一级物化预处理系统降低COD含量,然后才能进入污水厂,在污水厂内还要通过原生化处理系统进行处理,由活性炭进行过滤,最后再进行消毒,最终检测达标后才能排放。
深入搜救、全力救援、悉心救治、积极安置。目前,考验还没有结束、战斗还在进行,前方救援队伍仍在全力以赴、坚持奋战,尽最大的努力,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