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明石化是地方民营炼油企业中第一个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的。”5月28日,安迅思研究总监李莉对记者表示,“和广汇等原油进口民企不一样的是,东明的进口原油只能自用,而不能向有资质的炼油企业进行出售。”
但这仍然是地炼企业的一次重大突破。据了解,中石油、中石化“两桶油”进口的原油总量占全国接近90%,23家非国营贸易企业目前拥有2910万吨/年的原油进口配额。
此前国家发改委表示,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口原油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有关要求,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开展申请用油企业核查评估工作。经核查,山东东明石化集团申请使用进口原油的炼油装置规模,安全、环保、消防、储运等设施,及产品质量和能耗指标符合有关规定,初步确认该公司可使用进口原油750万吨/年。
“东明石化作为全国最大的地方民营炼油企业,随着它的原油使有权得到落实,海科、汇丰、万通、垦利、利津、弘润、万达天弘、神驰、京博等民企的申请一旦批准,预计这些企业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的规模将达2000万吨以上,地炼阵营和名义炼油能力将重新改写。”李莉说。
但是,也有石油央企专家对此表示需谨慎防范风险,“目前中国成品油经营已经过剩,如果更多的民企进入成品油领域,而消费却还没有那么高,那么是否需要进一步加大成品油的产量,就值得考虑。”
第一个尝鲜
此次经国家发改委初步确认,东明石化可使用进口原油750万吨/年,成为中国首家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的民营地方炼厂。
为了这个结果,东明石化可谓付出了较大代价。据了解,目前东明石化一次装置能力1500万吨,但其在提交的申请材料中表示,拟保留250万吨/年、500万吨/年炼油装置各1套,按规定淘汰自有落后炼油装置350万吨/年(200万吨、100万吨、50万吨各1套),淘汰兼并重组落后炼油装置250万吨/年。并承诺在山东菏泽建设5000万Nm3 LNG储存设施,2015年底前完成国五标准汽柴油质量升级。
“一旦精简至750万吨/年后,可以想见日后东明石化开工负荷将翻倍,成绩单可谓焕然一新。”李莉认为,此前由于原油配合不足,东明等地炼企业只开启了40%左右的炼油产能,“有时只有20%多”,而一旦原油进口使有权拿到手中,东明则可以开足马力生产,效益大幅上升。
“东明原油获得原油使有权后,其他地炼也会加入其中,预计合计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规模2000万吨以上,大大增强地炼阵营的实力和名义炼油能力。”她说。
据她透露,6月份有望“瘦身”的地炼预计还包括山东海科化工集团(600万吨/年)、山东汇丰石化(580万吨/年)、山东万通石油化工(580万吨/年)、山东垦利(520万吨/年)、山东利津(500万吨/年)、山东弘润(500万吨/年)、山东万达天弘(500万吨/年)、山东神驰化工(350万吨/年)、山东京博(350万吨/年)十余家地方企业期待原油使有权的发放。
风险隐忧
目前,山东地炼企业有近 60家,符合原油使用条件的有22家。其中产能在 1000万吨/年以上的只有1家,500万 -1000万吨/年的有 12家,200万-500万吨/年的有 9家,其余的都是 200万吨/年以下的。
李莉表示,国家发改委规定,这些企业的原油使有权和原来的石油进口资质模式不一样,“过去拥有石油进口资质的如广汇,原油进口后可以再向中石油、中石化或地炼销售;但是,东明的原油只能自用。”
也有石油央企专家表示态度谨慎。原因是自2008年后,中国成品油的产量与消费量之间的差距已不再像从前一样存在缺口,汽油和柴油等不再那么紧张。“2010年后,每年都有个别月份是中石油和中石化将部分柴油出口的时候”。
“2000年前后,中石油和中石化等上马了很多炼油石化装置,从沿海到内陆,近亿吨的炼油装置上马投产,如环渤海、长三角等都上马了很多2000万吨/年的炼油装置;而民企还开始以化工等名义上马小炼油装置,并不断扩大规模,如山东地炼企业”,他说,“炼油规模已经不断扩大,汽柴油的产量增长,特别是柴油,中国已经实现大规模出口。”
有行业消息人士向记者表示,2015年5月,中国的柴油出口量肯定会环比增加,可能攀升至逾65万吨的纪录高位,因为国内需求依然疲弱且库存仍在增加。
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原油进口3.1亿吨,2015年前4月更是达到1.1亿吨。“而目前成品油的消费却远没有那么高”,上述石油央企专家说:“因此是否进一步加大成品油的产量和消费量,值得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