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国际原油价格下跌“不排除是一场针对俄罗斯的阴谋”。其实,这次油价暴跌的主因是世界经济不景气导致的石油需求增长放缓,动辄“阴谋论”太过心虚。
导致此次原油价格下跌的最主要原因是供求关系的变化。从需求方面来看,全球经济增长仍显疲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周将今年的全球经济增长率预期由3.4%调低到3.3%。世界经济的疲软自然也直接体现到了原油需求上:作为主要国际原油进口国代表的国际能源署(IEA)月10月14日将今年石油需求增长预期由70万桶调低到20万桶,跌至五年以来最低点。
另外一方面,在疲软的需求之下,国家原油供应量不降反升。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近期原油总产量大幅增加至日均3070万桶:利比亚过去几个月将原油产出提高了了3倍,伊拉克原油出口也并未受到IS影响。更重要的,美国长期投资开发的页岩石油开始进入产量高速增长期,导致今年美国日均原油产量同比上涨13%至9月份的880万桶,即将超过沙特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油生产国。需要指出的是,页岩石油的开采是一项投资巨大、工期漫长的工程,其核心的水力压裂技术早在10年前就由美国公司首创。在这一点上,指责美国私营石油公司“突然爱国”增加产量迫害俄罗斯显然是被迫害妄想症。
根据瑞士央行(SNB)的数据,占美国原油产量55%的页岩石油的成本价格(breakeven price)为85美元/桶。虽然低油价等于给美国普通消费者减税,长期来看属于可能有利于消费的有限利好,但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显示,如果国际原油价格保持在目前的约80美元/桶,美国25%的页岩石油生产企业和几乎所有的生物汽油(Ehanol)和油砂(Oil Sand)企业陷入亏损是一定的。这对处在恢复中的美国能源产业显然都不是好消息。对于奥巴马政府来说,非常规油气行业支撑了200万人就业,成为美国经济复苏的驱动因素之一。为了打击俄罗斯和伊朗而牺牲自身经济复苏,对奥巴马政府来说显然是一笔吃力不讨好的生意。
对于沙特、俄罗斯和伊朗这些主要石油出口国,政府财政收入的大部分依赖石油开采和出口的税收,以至于这些政府的财政预算不得不在一个预测的原油价格基础上制定。这个维持财政平衡的预测原油价格又称财政盈亏线(Fiscal Breakeven Price),市场原油价格在这个价格以上则该国政府财政盈余,反之则有可能出现财政赤字。沙特政府的财政盈亏线是99美元/桶,远高于目前的原油市场价格。全球咨询机构IHS副董事长丹尼尔?尤金近期撰文称,以目前的石油价格计算,沙特每年将因此损失约400亿美元财政收入。
和1970年代相比,如今世界经济对石油远没有那么依赖,以海湾国家为代表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垄断性议价能力也远不如从前。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后,非欧佩克国家原油在世界原油贸易中的比重逐步增加,又不到30%上升到2014年的54%。加上石油输出国组织内部日益加大的分歧,使得即使像沙特这样的世界第一大产油国也很难单独操控
比如,为什么这次原油价格下跌沙特不通过降低原油产量以提高原油市场价格呢?因为很可能不管用:第一,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分析,沙特等中东产油国主要生产含硫轻油、中质原油和重质原油,美国的页岩石油则是轻质低硫原油,这导致无论沙特削减多少原油产能,也无法消除轻质原油市场中业已存在的供应过剩;第二,面对原油供大于求的“新常态”,即使沙特这样的全球第一产油国(如果还没有被美国超过的话)也无法逆势改变原油市场供应过剩的事实。沙特曾于1980到1986年将原油产量由1000万桶/日减少到不到250万桶,试图通过减产提高原油价格,但英国、挪威等新产油国并未跟进减产,导致油价维持长期低迷,沙特因此背上了长达16年的财政赤字。所以,对于沙特来说,接受供求关系改变的现实,并以低价原油挤压其他产油国和美国页岩石油开采的市场份额可能是风险最小的选择。
石油的财政盈亏线计算较为复杂,但可以简单理解为原油开采和运输的成本加上维持政府预算的赋税。比如,根据瑞士央行的数据,沙特的石油开采和运输成本仅为7美元每桶,但巨额的基础设施和外援所需的税收将沙特的石油财政盈亏线推高到了99美元。
俄罗斯、伊朗等国的问题在于其对于石油收入过于依赖。根据德意志银行的数据,俄罗斯向国际市场出售原油720万桶/天,构成俄罗斯财政收入的45%,其财政盈利线约为102美元/桶。按照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乐观的计算,如果原油价格维持在90美元/桶,2015年俄罗斯财政收入将因此减少1.5%。开采和出口石油的收入更是占伊朗政府财政收入的50%以上,其财政盈亏线高达135美元/桶。因为供求关系变化导致的原油价格下降,进而影响一国政府财政的稳定性,这样的政府不反思自己的财政收入结构,而去指责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原油生产商牺牲自身利益阴谋压低油价,显然不符合逻辑。
作为目前世界原油进口第一大国,中国日均进口石油640万吨,进口石油已占国内石油消费的60%。国际原油价格暴跌,最大的直接受益者就是中国:《中国证券报》称,如果按2013年中国原油进口量来计算,在此基础上油价每下降1美元,中国就将节省21亿美元;如果近期油价下跌能够使2014年平均进口油价下跌10美元,中国将可以节省210亿美元。让中国政府又一次“搭便车”显然和美国的战略利益并不完全一致。
此外,印度约75%的能源需进口,印度政府和央行官员也乐意见油价的下跌,因为这有助于印度政府减少该国的巨额能源补贴并缓解通胀压力。日本所有的石油都需要进口,欧洲对外石油依存度也很高,全球油价降低,对于印度、日本和欧盟来说都是喜闻乐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