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月份,无论价格多低,也难以刺激消费,湿铵出厂价已降至历史最低位。进入五六月份以后,销售量增加,库存呈下降趋势,价格虽有回升迹象,但速度仍不理想。如果不能尽快为氯化铵找到新的应用领域,氯化铵的困难局面将是长期的。”谈到氯化铵的行情,中国纯碱工业协会会长王锡岭6月16日向中国化工报记者表示,未来拓展新的应用领域,加大产品出口市场的开发,将是企业的破局之路。
五大因素牵绊 行业陷入困境
中国化工报记者从中国纯碱工业协会了解到,今年氯化铵陷入困境,受五大因素影响。
——整体化肥市场环境不佳。今年前几个月,整个化肥市场都受到了需求不旺、销售不畅、价格下降的影响,多年来一直供不应求的氯化钾也同样感受到了市场压力。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我国化肥产量出现了有统计数据以来的首次全面下滑,主要是价格下降、部分企业亏损严重、开工率大幅降低,化肥市场整体运行不佳。氯化氯作为化肥的一个品种,受到影响实属必然。
——尿素供大于求价格低位。尿素对氯化铵产销的影响最大。在氮肥里,氯化铵和尿素相比是小品种,难以左右市场价格趋势,尿素价格升,氯化铵有可能跟涨,尿素价格下降,氯化铵价格必降。据了解,到2013年年底,尿素产能己超过8000万吨/年,2014、2015年还将有1000多万吨新产能投产。在建项目多在内蒙古、新疆的煤矿坑口,由于煤价低、电价低,完全成本也很低,今年的尿素市场价格虽己降到低位,他们仍有效益。预计今后尿素价格重回2000元以上的机会可能会减少。尿素价格会因产大于销而长期在低位盘整,对氯化铵价格产生极大影响。
——硫基、硝基挤占氯基复合肥空间。由于环保要求日趋严格,越来越多的锅炉都配备了烟气脱硫装置,硫酸铵产量大增。因硫酸铵和氯化铵有同样的物理性能,且克服了双氯问题,受到市场青睐。硫基复合肥产量的不断提高挤占了氯基复合肥的有效空间,间接影响了氯化铵市场。此外,硝基复合肥的影响也在扩大,同样挤占氯基复合肥的有限空间。预计到2015年年底,硝基复合肥产能将达1600万吨/年。
——高浓度复合肥销量增加。由于农民经济条件有所改善,买化肥开始注重质量,因此高塔生产的高浓度复合肥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高浓度复合肥大量取代了氯化铵的使用量,对市场影响不容忽视。
——自身产能不断增加。2013年上半年,合肥红四方公司30万吨/年联碱投产,下半年江苏实联化工公司的100万吨/年联碱投产。据中国纯碱工业协会统计,到2013年年底,氯化铵产能己达1570万吨/年。2014年,随着福州耀隆公司联碱装置投产,国内氯化铵产能将再增加40万吨/年,到2014年年底产能将达1610万吨。
两大因素左右后市不容乐观
据王锡岭介绍,下半年氯化铵市场的发展趋势主要看6~9月底(或10月中旬)这个时段的市场情况。这期间对于氯化铵市场有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一是联碱企业进入年度集中大修期,氯化铵产量会暂时性减少;二是此时又是全年最大的施肥旺季,需求会暂时性地增加。
“一种可能性是到9月底氯化铵的库存80%以上全部消化完。这样的话,所有的联碱厂都能熬过2014年,顺利进入2015年。但这只是乐观的估计,难度很大。另一种可能性是到9月底氯化铵库存消化不到50%,10月份以后库存大量增加,部分联碱厂将被迫减产或暂停生产。”王锡岭预计。
“从长远分析,尿素的产能、产量仍在不断增加,尿素价格对氯化铵的不利影响短期内不会消除,可能还会加强。而从今年7月份起全国所有锅炉强制性脱硫、脱硝,硫基复合肥、硝基复合肥的影响也会进一步加强。”王锡岭强调。
两方面下苦功亟待拓宽市场
王锡岭指出,由于未来氯化铵产大于销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唯有开发和扩大新的用途及销售领域,才有可能解决问题。一方面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适当搞氯化铵分解,绝大部分联碱企业,特别是南方的联碱企业,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做氯化铵造粒直接施肥试验、总结、宣传和推广,把部分氯化铵直接造粒,作为追肥直接施入水稻田。中国有大量的水稻田,所以如果这条路能走好,消化的氯化铵将十分可观,氯化铵直接施肥量能达到10%~15%以上,产大于销的矛盾将基本得到解决。
另一方面是千方百计增加出口。增加出口是直接减轻国内市场压力的有效手段,因此,沿海、沿江、沿边和大型企业都要把氯化铵出口纳入议事日程,以避免国内的无序竞争。
王锡岭认为,增加出口需要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争取政府在出口方面的支持。氯化铵出口暂定关税为5%,虽然与其他产品相比并不高,但仍然增加了出口成本。另外,消化大量氯化铵的二元复合肥,今年出口税率虽有所降低,但淡季关税仍达50元/吨,旺季关税为15%的税率加上50元/吨。中国纯碱工业协会拟向国家争取相关税收的减免,促进氯化铵出口量的增加。
二是需要加强在国际市场上的产品推介。目前氯化铵只有中国对外出口,由于没有对国际市场做过深入调查和产品推介,出口量多年原地踏步(2013年出口量为39万吨,出口最高年份也仅为51.5万吨)。今年1~4月氯化铵出口量为10.37万吨,按此进度今年全年出口量很可能少于去年。因此,全行业应该协同一致,向出口国家的政府、农业部门、农业科研、科技部门进行产品推介,再利用他们扩大对海外用户的影响力,以促进氯化铵的出口。
除此之外,为突破氯化铵的瓶颈,协会建议以大型骨干企业为主组成战略研讨小组,统筹研究氯化铵生产、市场和发展等问题。
五大因素牵绊 行业陷入困境
中国化工报记者从中国纯碱工业协会了解到,今年氯化铵陷入困境,受五大因素影响。
——整体化肥市场环境不佳。今年前几个月,整个化肥市场都受到了需求不旺、销售不畅、价格下降的影响,多年来一直供不应求的氯化钾也同样感受到了市场压力。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我国化肥产量出现了有统计数据以来的首次全面下滑,主要是价格下降、部分企业亏损严重、开工率大幅降低,化肥市场整体运行不佳。氯化氯作为化肥的一个品种,受到影响实属必然。
——尿素供大于求价格低位。尿素对氯化铵产销的影响最大。在氮肥里,氯化铵和尿素相比是小品种,难以左右市场价格趋势,尿素价格升,氯化铵有可能跟涨,尿素价格下降,氯化铵价格必降。据了解,到2013年年底,尿素产能己超过8000万吨/年,2014、2015年还将有1000多万吨新产能投产。在建项目多在内蒙古、新疆的煤矿坑口,由于煤价低、电价低,完全成本也很低,今年的尿素市场价格虽己降到低位,他们仍有效益。预计今后尿素价格重回2000元以上的机会可能会减少。尿素价格会因产大于销而长期在低位盘整,对氯化铵价格产生极大影响。
——硫基、硝基挤占氯基复合肥空间。由于环保要求日趋严格,越来越多的锅炉都配备了烟气脱硫装置,硫酸铵产量大增。因硫酸铵和氯化铵有同样的物理性能,且克服了双氯问题,受到市场青睐。硫基复合肥产量的不断提高挤占了氯基复合肥的有效空间,间接影响了氯化铵市场。此外,硝基复合肥的影响也在扩大,同样挤占氯基复合肥的有限空间。预计到2015年年底,硝基复合肥产能将达1600万吨/年。
——高浓度复合肥销量增加。由于农民经济条件有所改善,买化肥开始注重质量,因此高塔生产的高浓度复合肥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高浓度复合肥大量取代了氯化铵的使用量,对市场影响不容忽视。
——自身产能不断增加。2013年上半年,合肥红四方公司30万吨/年联碱投产,下半年江苏实联化工公司的100万吨/年联碱投产。据中国纯碱工业协会统计,到2013年年底,氯化铵产能己达1570万吨/年。2014年,随着福州耀隆公司联碱装置投产,国内氯化铵产能将再增加40万吨/年,到2014年年底产能将达1610万吨。
两大因素左右后市不容乐观
据王锡岭介绍,下半年氯化铵市场的发展趋势主要看6~9月底(或10月中旬)这个时段的市场情况。这期间对于氯化铵市场有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一是联碱企业进入年度集中大修期,氯化铵产量会暂时性减少;二是此时又是全年最大的施肥旺季,需求会暂时性地增加。
“一种可能性是到9月底氯化铵的库存80%以上全部消化完。这样的话,所有的联碱厂都能熬过2014年,顺利进入2015年。但这只是乐观的估计,难度很大。另一种可能性是到9月底氯化铵库存消化不到50%,10月份以后库存大量增加,部分联碱厂将被迫减产或暂停生产。”王锡岭预计。
“从长远分析,尿素的产能、产量仍在不断增加,尿素价格对氯化铵的不利影响短期内不会消除,可能还会加强。而从今年7月份起全国所有锅炉强制性脱硫、脱硝,硫基复合肥、硝基复合肥的影响也会进一步加强。”王锡岭强调。
两方面下苦功亟待拓宽市场
王锡岭指出,由于未来氯化铵产大于销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唯有开发和扩大新的用途及销售领域,才有可能解决问题。一方面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适当搞氯化铵分解,绝大部分联碱企业,特别是南方的联碱企业,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做氯化铵造粒直接施肥试验、总结、宣传和推广,把部分氯化铵直接造粒,作为追肥直接施入水稻田。中国有大量的水稻田,所以如果这条路能走好,消化的氯化铵将十分可观,氯化铵直接施肥量能达到10%~15%以上,产大于销的矛盾将基本得到解决。
另一方面是千方百计增加出口。增加出口是直接减轻国内市场压力的有效手段,因此,沿海、沿江、沿边和大型企业都要把氯化铵出口纳入议事日程,以避免国内的无序竞争。
王锡岭认为,增加出口需要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争取政府在出口方面的支持。氯化铵出口暂定关税为5%,虽然与其他产品相比并不高,但仍然增加了出口成本。另外,消化大量氯化铵的二元复合肥,今年出口税率虽有所降低,但淡季关税仍达50元/吨,旺季关税为15%的税率加上50元/吨。中国纯碱工业协会拟向国家争取相关税收的减免,促进氯化铵出口量的增加。
二是需要加强在国际市场上的产品推介。目前氯化铵只有中国对外出口,由于没有对国际市场做过深入调查和产品推介,出口量多年原地踏步(2013年出口量为39万吨,出口最高年份也仅为51.5万吨)。今年1~4月氯化铵出口量为10.37万吨,按此进度今年全年出口量很可能少于去年。因此,全行业应该协同一致,向出口国家的政府、农业部门、农业科研、科技部门进行产品推介,再利用他们扩大对海外用户的影响力,以促进氯化铵的出口。
除此之外,为突破氯化铵的瓶颈,协会建议以大型骨干企业为主组成战略研讨小组,统筹研究氯化铵生产、市场和发展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