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为科技创新营造好环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4-11  浏览次数:1632
核心提示:  产品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似乎是中国化工大多数子行业的通病,有机硅产业也不例外。而对于新兴产业特色明显的有机硅

  产品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似乎是中国化工大多数子行业的通病,有机硅产业也不例外。而对于新兴产业特色明显的有机硅产业而言,通过技术创新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技术水平、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是必由之路。这不仅仅因为有机硅单体产能存在结构性过剩,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一些重要领域比如国防、军工、航天的产品技术别人是不会轻易给我们的。因此,自主创新显得尤为重要,而激励创新的机制和环境更是不可或缺。

  事实上,我国有机硅产业60年的发展历程也证明了这一点。上世纪50年代初,为配套军工产业的发展,我国开始组织专门研究机构对有机硅技术进行攻关,从1958年首次生产出有机硅单体,从百吨级、千吨级到万吨级整整花了近40年时间。依靠自力更生、自主研发,我国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和垄断,奠定了有机硅产业的基础,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飞跃。

  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和推进,这种“国家队”的技术攻关模式逐渐失去了生命力,研究单位开始以市场为导向,开发市场上畅销的短平快产品,而企业的目光更是盯在眼前的市场上,很少有人去考虑长远的发展战略。即便有一些企业想要在基础研究上做些工作,大多也力不从心,毕竟原始创新、基础创新耗时耗力,投入多、回报少。

  可是,产业发展到今天,有机硅单体产能严重过剩。当我们不再为没原料而担忧时,如何化解过剩产能、重新赋予产业新的发展动力却又成了新挑战。更何况,作为一种新材料,性能优异的有机硅下游产品在我国的新兴领域如新能源、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医疗卫生及高端制造等产业中担负着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的角色。如果这部分材料开发跟不上,将会严重阻碍我国相关新兴产业的发展。

  要想有机硅产业实现从大到强的二次腾飞,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只不过有别于此前的“国家队”攻关模式,在新的环境下,只有由企业、研究院所、大专院校组建的“联合舰队”方能担此重任。

  值得欣喜的是,有机硅产业和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行业协会则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关键技术预测和产业技术路线图,并明确了攻克重大技术专项的时间表;针对战略性和前瞻性重大技术课题的“联合舰队”也正在酝酿中。

  而政府要做的,就是为这样的一个团队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一是要转变创新推进方式,从政府主导创新转向市场引导和政府支持相结合,提高政策的综合性与协调性;二是要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创新的机制体制,有效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普惠性政策调动企业和社会的创新积极性;三是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让创新者劳有所获、劳有所得。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